 2025.08.26
2025.08.26       
       浏览量:
浏览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将“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列为首要任务,强调通过家校社协同“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在此背景下,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要求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育人机制,明确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

西安欧亚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借助“专业支撑+高校助力+社区落地”模式,协助破解隔代教育、数字教养等家庭痛点,将教育服务下沉社区,以实践行动践行社会服务使命,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贡献高校力量。8月24日下午,西安欧亚学院职业教育学院教育服务系的学生志愿者化身“公益使者”,全程支撑西安市青少年宫浐灞半岛校区与北京慧聚光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从家到校,搭建爱的教育桥梁”家庭教育公益活动,通过专业服务为十余个家庭送去成长指导,以校社协同的实践模式为社区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彰显高校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此次活动是西安欧亚学院职业教育学院“产教融合公益行"的缩影,将教育链、人才链与社区服务需求深度对接,以志愿服务为纽带,让职业教育的成果真正扎根社会土壤,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育人答卷。
#志愿服务为纽带:
校社协同的“欧亚模式”
作为扎根区域发展的应用型高校,西安欧亚学院始终将“服务社会”作为办学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中,学院与西安市青少年宫深度联动,以“志愿服务+社区需求”为核心,构建了“需求对接—专业赋能—实践落地—反馈提升”的闭环机制。志愿者团队不仅协助完成讲座签到引导、资料分发等基础工作,更发挥教育服务专业优势,独立设计并组织扭扭棒编织、帆布袋涂鸦、气球手工及知识问答等儿童互动环节,让社区家庭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教育服务。
通过这种“校社协同”模式,学校既为社区输送了专业志愿服务力量,又为学生搭建了“真实场景育人”平台,实现了“服务社区”与“培养人才”的双向赋能。
请向右滑动//
#实践育人显担当:
从“课堂”到“社区”的能力转化
“原来‘儿童发展心理学’不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和孩子沟通时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志愿者同学现场反馈。在陪伴3-14岁儿童互动的过程中,教育服务系学子将课堂所学的儿童行为观察、活动设计、应急处理等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用“游戏化教学法”引导孩子完成手工创作,通过“积极倾听”化解幼儿矛盾,以“鼓励式语言”激发创造力——这些真实场景中的“实战”,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教育服务”的社会价值。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雇主为导向”的理念,将志愿服务纳入教学课程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服务中完成“观察记录—问题分析—方案优化”的实践报告。这种“做中学、学中思”的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培育了其“公益心”与“社会责任感”。


#产教融合助发展:
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欧亚方案”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西安欧亚学院职业教育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将志愿服务与区域发展需求深度绑定:一方面,针对浐灞半岛社区“家庭教育资源不足”的痛点,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公益讲座、亲子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校社企”三方合作,将社区服务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形成“服务—研究—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技术能手’,更要培养‘社会建设者’。”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公益,既是学校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也是职业教育“扎根地方、服务产业”的生动体现——学生在解决社区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能力,社区在高校支持下优化公共服务,最终实现“校社双赢”的可持续发展。

#公益之路无止境:
构建“志愿服务+”长效生态
本次活动是欧亚学院“社区公益服务季”的重要一环。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联合周边10个社区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围绕“家庭教育支持”““儿童成长陪伴”等领域,开展形式丰富的公益活动;同时,,将公益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励更多学子以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教育因实践而深刻,青春因奉献而闪耀。西安欧亚学院职业教育学院正以志愿服务为支点,撬动“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度变革,在服务社区发展、参与社会公益的道路上,书写新时代高校的责任与担当,让职业教育之花在基层沃土中绚丽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