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把课堂搬进沙漠!欧亚学子的“开学第一课”,在阿拉善种下未来

2025.09.04            浏览量:


2025年8月29-31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马兰湖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生态公益活动——"沙漠梦想2.0"启动系列活动。受全国著名服务设计专家、沙漠梦想活动主创者、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辛向阳的邀请,西安欧亚学院职业教育学院服务设计团队黄廷君、张晓楠、崔雪煜及学生任佳铕、 寇博翔 一同前往参与这场沙漠中的特殊"开学第一课"。


undefined


原树华先生(左一)和辛向阳教授(右一)为欧亚职教服务设计团队师生颁奖——寓意深远的沙画作品





01

理解沙漠:从课堂到荒漠的实践跨越




“沙漠梦想2.0”活动以“理解沙漠、尊重沙漠、享受沙漠”为主题,恰逢阿拉善盟源辉林牧有限公司(马兰湖公益治沙基地)扎根马兰湖的第十五个年头。从个人使命感驱动的公益治沙项目,到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的大生态理想,这一历程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实践教学课。


此次活动是辛向阳教授“从植树造林到塑造沙漠新文化”设计理念的延续,旨在将治沙从单纯的生态修复,升华为一场连接人与自然、传递原生体验的人文实践。西安欧亚学院服务设计师生团队在为期3天的“沙漠梦想生活季”里, 参与了系列活动全过程:沙漠植树活动、参观马兰湖公益治沙基地、沙漠梦想分享会、沙滩排球赛、沙漠厨房篝火晚会、参观“沙漠银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荒漠治理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和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等。


undefinedundefined

沙漠植树




职教服务设计团队与Srini Srinivasan 教授、萧亮有先生合影




undefined

沙漠厨房准备中




undefined

沙漠厨房最好吃的就是炖羊肉





02

学生成长:沙漠中的服务设计实践


undefined




此次深入阿拉善的治沙之旅,不仅是职业教育学院学生的一堂特殊“开学第一课”,更是分院教学理念的一次真实映照。正如职业教育学院段永刚副院长所讲:“服务设计应成为职教学生的共有思维方式,助力他们兼具认知自我、理解他人与创新设计的核心能力。希望学生既能深耕专业领域、又具备多元发展广度,以全新视角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与世界,并勇于尝试、积极改变,共同创造我们向往的美好未来。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从2025级起,欧亚职教学院将正式把《服务设计与体验管理》设为分院基石课程,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跳出传统认知框架,以系统、共情的思维重新理解世界,掌握定义问题、重构流程与创新服务的能力,从而真正具备“推动改变”的素养,走向更广阔的价值创造之路。


undefined

任佳铕同学与辛向阳教授深入交流服务设计在治沙中的应用实践与深远意义




在植树后前往马兰湖公益治沙基地的路上,职业教育学院专升本工程管理2401班的任佳铕同学与辛向阳教授展开了一段深入交流。任佳铕在分享中说道:“辛教授告诉我们,设计不应只停留在纸面上,而应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在这片沙漠中,每一个设计决策都直接关系到树木能否成活、关系到牧民的生计,这种沉重的责任感和现实的冲击,是在课堂里永远无法体会的。”


undefined

寇博翔同学方案汇报结束后认真听取专家点评




欧亚职业教育学院统专财务2501班的大一新生寇博翔同学则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在由XXY Innovation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辛向阳主持的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中,代表小组分享基于服务设计思维如何设计可以链接牧民的活动。


“第一次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演讲,面对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我的感受是紧张的。但当我把我们小组用服务设计思维设计的牧民链接方案展示出来时,看到台下专家们认可的眼神和点评,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学以致用。”寇博翔在结束后激动地回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中心副主任徐毅点评设计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EMBA中心副主任徐毅在点评时表示:“方案设计让我看到了服务设计的真正价值——不是做出好看的东西,而是塑造有意义的连接。他们正在用设计思维解决真实的世界问题,这正是未来教育的方向。”


我们坚信,服务设计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能力。它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从关注个体体验到介入系统优化,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发现问题、链接资源、塑造可持续的价值。正因如此,才有了这次跨越课堂的“沙漠之约”——师生携手国内顶尖服务设计专家辛向阳教授,将理论付诸实践,用设计思维回应生态挑战、助力牧民生活改善。这既是课程理念的超前实践,也是我们致力于培养“有担当的创新者”的真实写照。





03

梦想分享:治沙人的坚持与智慧




在沙漠梦想分享会上,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引发了深刻思考。此次活动最让人惊叹的,是马兰湖项目团队开发的中国“沙漠银耳”工厂 —— 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量产沙漠银耳的产业项目。


undefined

叶惠平,阿拉善盟治沙模范,一位坚守沙漠14年的女子




undefined




叶惠平女士分享了她从福建女子到沙漠守望者的蜕变历程:“我们从2006年开始这片事业,最初投入的100万几乎全军覆没。但我和原先生没有放弃,一直摸索适合沙漠的种植技术——从40公分到60公分再到1.2米的种植深度,从普通种植到浸泡沙柳苗一周后再种植。现在,我们管理着25万亩锁边林,每年需要200万元的管护费用。但我们不只是种树,更是在建造一个生态系统。


undefined

辛向阳,著名设计专家,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教授




辛向阳教授则从设计学的角度阐述了项目的意义:“我们不是在'改造'沙漠,而是在学习与它共存。理解沙漠、尊重沙漠、才能享受沙漠。设计不应只是制造商品,更应是一种组织文化、社会使命的传递。在这里,每一个行动都是对地球公民责任的回应。”




undefined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总干事邢雷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总干事邢雷指出:“这群人用十多年时间、有限资金,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走出了一条可持续治沙之路。这是中国的样本,更是人类应对荒漠化的希望。


undefined

Srini Srinivasan 教授,首席运营官,世界设计组织参议员、前主席,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undefined

Srini Srinivasan 教授与夫人,印度美籍人




世界设计组织前主席Srini Srinivasan 教授认为内蒙古项目的成功经验具有全球推广价值:“我要把这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中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的经验值得全球学习,特别是这种将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我打算向世界各地传递信息,向大家介绍内蒙古和阿拉善盟。作为世界设计组织的前主席,这次我和夫人一起来,亲身感受到了这里的成功经验。我不仅会向我认识的朋友分享,也会向全世界宣传这里的故事。”


undefined

原树华(右一),香港企业家、慈善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4家孤儿院,收养1000多名孤儿,阿拉善盟治沙投资人




香港企业家、慈善家原树分享了他的初心和愿望:“我原本只是想在这里做一些绿化工作,树立一个好榜样,希望更多企业能参与进来。但没想到,在辛教授的推动下,我们有了更远大的目标。我分享一个案例故事,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很多人都知道他通过小额贷款服务了上千万人,形成了几十亿美元的规模,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业,特别有意义,希望有缘人的加入,无论是深度参与还是偶尔助力,都是为这个事业发展贡献的一种具体体现。”





04

服务设计:连接人与沙漠的桥梁




undefined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筑学会广州分会会长萧亮有先生分享小组设计方案




undefined

深圳爱博合创副总经理/联合创始人任文永博士与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符俊杰分享小组设计方案




在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辛教授以“做点小生意”布置任务,要求各组以服务设计的理论及思维方法设计方案,能够连接牧民,目标是让他们可以生活得更好。对于让牧民家成为沙漠徒步的“补给点”他给与赞同。欧亚学子也展示了如何用服务设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寇博翔所在小组提出了“牧民链接计划”,从用户旅程地图到触点设计,从资源对接到可持续模式,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思维。


沙漠之行,

是一堂没有围墙的“开学第一课”,

是每一步成长镌刻在大地的诗行。


服务设计,

是肩头使命的召唤,

是用创新思维浇灌希望的土壤。


请相信,

只要有人走向风沙、俯身耕耘,

每一棵亲手种下的树,

终将成林,连天生长。

未来的世界,

因此永远值得期待。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